自從去年開始就陸續爆出清潔用品添加物的問題
分享最近看到的一篇
頭皮易出油 宜用弱酸性洗髮精
台灣醒報 – 2014年5月15日
民眾應使用偏弱酸性的洗髮精,而非追求洗完頭後『頭皮緊繃』的感覺。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、皮膚科醫師趙昭明15日公布市售洗髮產品酸鹼值檢測結果,發現逾4成標榜「去頭皮屑」及「控油」的洗髮精,酸鹼值超出pH4.5至6.0的健康範圍,甚至有2種產品已偏弱鹼性。趙昭明解釋,弱鹼性環境適合皮屑芽孢菌繁殖,長期使用恐致掉屑、出油增加。
「氣溫每升高攝氏1度,頭皮出油量大約增加10%,」趙昭明指出,近期氣候濕熱,使頭皮發癢、掉屑、落髮等門診患者增加逾1成。他認為,頭皮易出油者1天洗兩次頭,或早上起床後洗頭都沒有關係,清潔及保養頭皮的關鍵,其實在於洗髮精的酸鹼值。
「許多男性常有迷思,認為洗頭髮要洗到頭皮有『緊繃感』才算乾淨,」趙昭明表示,部分市售偏中性或弱鹼性的洗髮精,能徹底清除正常頭皮表面由汗液、油脂及角質細胞組成弱酸性的「皮脂膜」,才會出現緊繃感,但頭皮需要皮脂膜保護,「過度」清潔反而容易引起過敏或發炎。
趙昭明解釋,健康的頭皮有3種正常菌種存在,共同維持頭皮酸鹼值的「恆定」,但若長期使用中性或弱鹼性洗髮精,導致頭皮缺乏皮質膜,將造成性喜在弱鹼性環境生長的皮屑芽孢菌大量繁殖。該細菌代謝物會刺激頭皮,促使頭皮細胞異常增生,反致頭皮掉屑、出油及搔癢情形加劇,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掉髮的狀況。
趙昭明提醒,容易出油或乾澀的膚質,以及有過敏、脂漏性皮膚炎、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的民眾,一定要避免使用偏中、弱鹼性的洗髮精,因為該類產品為緩和頭皮乾澀的感覺,常添加具有「滋潤」效果的化學物質,長期使用恐致症狀惡化。
但 看完新聞報導後 能完全相信嗎???
我總是喜歡看看底下留言 (盡信書 不如無書...)
果真.... 就有達人 回覆
選擇中性洗髮產品是比較溫和沒錯, 但其它市售洗髮產品也不至於是強酸或強鹼, 同時洗頭也是一時之間而已, 並不是長時間駐留產品型態, 大多數的產品都不會有這樣的疑慮....
況且皮膚表面的pH質是皮脂與汗液混合後的狀態, 清潔後都會慢慢回復, 根本不太需要擔心...
更何況根本沒有證據pH4.0~6.0的產品對頭皮頭髮會更好....
而且氣溫每上升一度皮脂就會增加10%的分泌量? 這不太一定, 因人而異...
內容自己都說了, "甚至有2種產品已偏弱鹼性" , 那麼既然是弱鹼性何錯之有?
這很可能是一種行銷用新聞
如果是這樣, 那倡導用手工皂洗髮的朋友不就慘了?
事實上用手工皂洗髮也不會怎樣, 也是安全的產品
我則是認為 長期使用是個重點....
所以 才會有一種說法 要不定期更換清潔用品/保養品
(是否像藥物一樣 用久了會有抗藥性的問題???)
但偏偏 我也不習慣用手工皂洗頭
吹乾後 頭髮雖然不至於太乾澀 剛洗好摸起來總是黏黏的
原本 不是太喜歡起泡劑這種東西 但在不得已情況下
天然起泡劑 姑且信之..... 自己做總比外面買的安心一些
介紹一下目前使用的2款清潔用品 (都不是自己做的, 但以後會來DIY)
1. 去年曾經用柚子皮泡酒精, 送給婆婆當餐桌清潔劑,
沒多久婆婆送了我一瓶這個 檸檬酊清潔劑
後來我又再用水稀釋倒入慕絲瓶中
清洗碗盤使用 , 是婆婆公司團購的, 幫助南部小朋友籌備畢業旅行費用
非常好用, 但明顯有酒精的味道...
成份 : 檸檬酊、藥用酒精、椰子起泡劑、小蘇打粉
網路上有一些做法 給大家參考~~~
製做橘子酊、檸檬酊、柚子酊:
擠出來的泡沫 非常好洗~~~
2. 這瓶是公司同事DIY給我試用的 洗髮水, 買了慕絲瓶來裝...
個人非常喜歡這洗感....
第一次壓個5下 先把頭皮清潔一次 (沒啥泡沫)--沖掉
第二次 再壓5下 洗頭 第2次泡沫就比較多一些 洗完整個非常舒服
哈~~~ 決定以後來自製洗髮水了!!!
同事配方: 洗髮水 100ml
純水 50ml (含鹽10g 可自行調整-- 可增加濃稠度)
氨基酸起泡劑 20ml
椰子油起泡劑 20ml
甘油 10ml
荷荷芭油 1ml
維他命 B5 1ml
鼠尾草精油 / 薄荷精油 共 1ml
以上 混合搖均勻即可
--------------- 同事配方 試做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依比例上面 來做 200ml 的洗頭水
1. 純水或花水 100ml 直接倒入泡沫瓶中
2. 氨基酸起泡劑 椰子油起泡劑 各40ml (上面配方比例x2 )
起泡劑 再倒入泡沫瓶~~~
3.甘油10ml x2 =20ml ---> 倒入
4. 荷荷巴油 1ml *2 --- 因為家裡只有甜杏仁油 , 所以用甜杏仁油取代
這時可以把要加的精油滴入油中 混合
(因為精油融於油,不融於水,
如果更講究一點, 可以先把 荷荷巴油/甜杏仁油 跟精油倒入起泡劑中混合,
再倒入純水/花水中, 這樣可以比較容易均勻混合 )
5. 維他命 B5 1ml *2
我是用原B5, 就像麥芽糖一樣.... 所以沒有精確地量1ml~2ml ,
大約挖了一小湯匙 (如下), 把之前混合液倒出來一些 先在燒杯中攪拌一下
等到融化到差不多.... 再全部倒入泡沫瓶中
6. 加鹽 增加濃稠度
(因為個人不愛濃稠 , 如果照配方比例要加到20g , 而且使用起泡瓶 泡沫效果不錯,
所以只加5~10g左右 約8匙)
7. 要有耐心 輕輕搖勻 太用力搖 可能泡泡充滿整個瓶子
導致瓶內壓力太大--可能就會壓不出泡沫
瓶身還有一些鹽巴未溶解~~
這時整個還是呈現水狀 並沒有濃稠的樣子 (也有可能是鹽加太少)
8. 來試用看看
是很細緻的泡沫唷~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另外 其他部落客也有一些配方比例 給大家參考~~~
1. 配方比例
純水 / 花水 200c.c
xxx 起泡劑 160c.c (下面會再介紹 可自行選擇)
甘油 20c.c
精油 1~2c.c
鹽 30g -----(感覺有點太多了)
2. 配方比例
純水 / 花水 40~50%
xxx 起泡劑 30~40%
甘油 5~10%
精油 (可加 可不加)
鹽 5~10%
以上 混合搖均勻即可
椰子油起泡劑
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發泡性和顯著的增稠性,低刺激性和殺菌性,顯著提高洗滌類產品的柔軟、調理和低溫穩定性。廣泛用於中高級香波、沐浴液、洗手液、泡沫潔面劑等和家居洗滌劑配製中;是製備溫和嬰兒香波、嬰兒泡沫浴、嬰兒護膚產品的主要成分;在護髮和護膚配方中是一種優良的柔軟調理劑;還可用作洗滌劑、潤濕劑、增稠劑、抗靜電劑及殺菌劑等。
氨基酸起泡劑 PH值:7.0-8.5
氨基酸起泡劑目前已知的起泡劑中最溫和的一類產品了,屬於氨基酸系的陰離子介面活性劑,採用天然月桂酸和肌氨酸鹽製造而成,不刺激皮膚和眼睛。
對皮膚最溫和,當然成本也相對較高.是目前高級潔面產品清潔成分,長期使用,可以不需顧慮對皮膚有害。易吸附於皮膚表面,延緩皮膚水分的蒸發,因此,很適合配製皮膚清潔劑,使用過後肌膚十分柔爽、舒適、不緊繃。適用肌膚:中性、敏感及幹性肌膚。建議用量:5%~40%
弱酸性起泡劑 PH<7.0
具有優良的洗滌去污特性;溫和無毒、脫脂力較低;生物降解性好;泡沫豐富細密;耐硬水;配伍性廣;易調稠,且稠度受溫度的影響小;常配製弱酸性 洗浴產品具有良好的皮膚舒適感和良好的洗髮柔軟梳理性。用於液體洗滌劑,主要用在洗髮香波、沐浴液等低PH值洗滌品中。
推薦用量:2—40% 適用膚質:適用於油性皮膚
兩性表面活性劑 (兩性不流淚起泡劑)
無毒無刺激性,發泡、增稠性佳,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,作為輔助起泡劑,適用于臉部清潔及眼部卸狀、嬰兒配方洗髮露、沐浴乳等。非常溫和,不刺激眼睛等敏感部位。可以代替所有的起泡劑在洗面乳或沐浴液中使用! 添加量:20-40%。
另外 還有玉米油起泡劑
以上資料來源 -- STREAMS NATURAL~手工皂及化妝品原料
這裡有提到為何現在越來越多人又回到使用手工皂
(截取部份)
最主要是因為沐浴乳一直沒辦法打破沖洗性的問題,沐浴乳中使用各種的起泡劑,它裡面可能包括(先不談裡面可能有害的的物質,十二烷苯磺酸鈉等)椰子油衍生出的磺化物、萄萄糖的衍生物、胺基酸衍生物、玉米澱粉的衍生物….,這些從植物油、葡萄糖、胺基酸、玉米作出來的起泡劑,非常的溫和而沒有刺激性、沒有毒性沒有環保上的問題,但是它們的沖洗性並不是那麼的好,會有滑溜感。
廣告往往告訴你,洗後好滋潤,其實只要再注意一下,會發現經常還是會有泡泡的存在,所以那是界面活性劑沒有沖洗乾淨。清潔劑的功能是清潔,而不是滋潤、保濕或保養,因此殘留在皮膚上對皮膚來說是有負擔,而不是正面的。我並不是說所有的界面活性劑都是如此,但若以清潔的部分來看,不管沐浴乳也好或者是洗碗精,它的主要功能是清潔,所以選定的原料一定是以清潔為主要目的,那這樣功能的東西絶對不是用來保濕、保養或滋潤的,所以殘留,對皮膚或人體就沒什麼好處。
如果你是正常膚質,你可能不會感受到它的影響,至少短期內你不會感受到。但如果是異位性皮膚炎,富貴手之類的,本身就是過敏性體質,抵抗力是弱的,若沖洗不乾淨,這一類的皮膚患者,有可能會變得更嚴重,即便是擦藥,也是反反覆覆沒辦法改善,只要再刺激它,還是會再復發,所以醫生總是會告訴這類的患者:「你不要使用任何的清潔用品,用水清潔就好了」。但是有些東西是水洗不乾淨的,這時候皂就有它存在的價值了,因為用皂來清潔,可以洗的很乾淨、沖的很乾淨,就不會有殘留的問題了。我們再回到手工皂,手工皂與傳統香皂不同的地方,在於手工皂裡面的超脂,超脂就是多加了一些油脂在裡面,大部分的人洗了手工皂後,確實發現不再乾澀緊繃了,但也誤認我們做手工皂沒有把甘油拿掉才會產生這種平滑的觸感。